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小説《三國演義》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誰?

小説《三國演義》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誰?

關羽。關羽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

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跟隨劉備顛沛流離。

小説《三國演義》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誰?

雄壯威猛,號稱“萬人敵”、雅號“美髯公”。徐州戰敗後,暫時投靠曹操,親自斬殺顏良,受封漢壽亭侯。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赤壁之戰後,參與攻取荊州地區。

劉備入川后,奉命鎮守荊州,加號前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水陸並進,圍攻襄陽和樊城。水淹七軍,全殲于禁援軍,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想法。

面對孫權部下呂蒙、陸遜襲擊後方,曹操部將徐晃正面夾擊的局面,進退失據,兵敗被殺。後主劉禪即位,追諡壯繆。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

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關羽奉命鎮守荊州,當時吳國的大將為魯肅,魯肅從大局着想,因此和關羽的關係處理得不錯。可是關羽鎮守的荊州是從東吳借來的,因此吳國的孫權總是催魯肅想辦法把荊州要回來。魯肅是個忠厚的長者,不好意思開口要,但是國家大事必須放在首位,於是魯肅就想了個辦法來找關羽索要。魯肅深知關羽不是個好説話的人,必須想個計策來對付他。

魯肅於是就發請帖給關羽來赴宴會。關羽當然知道這是吳國的圈套,可是他為人非常驕傲,因此覺得龍潭虎穴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何況是“江東羣鼠”!關羽慨然應允。魯肅把關羽接到了吳國的地盤,然後親自敬酒關羽,過了一會就問關羽,何時還借的荊州。關羽還沒發話,他身後的周倉突然問魯肅,借的東風什麼時候還。

魯肅沒想到周倉會這麼問,於是發愣起來。埋伏的士兵突然衝了出來。關羽突然大喝一聲,拔出寶劍,罵周倉説:“我們説話,你敢插嘴!”假裝要殺周倉,魯肅連忙去勸關羽,關羽突然把劍架在了魯肅脖子上,魯肅和江東的人都嚇得變了顏色。關羽就這樣架着魯肅來到了江邊,然後上了船回到了荊州。

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關羽還是魯肅?

《三國演義》第66回説了“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故事,這故事是羅貫中編的,其框架應該是取材於“鴻門宴”故事。《鴻門宴》的故事,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大致內容是:項羽請劉邦赴宴,準備在宴會上殺害劉邦,結果項羽一時心軟,沒有動手,之後劉邦託詞上廁所而逃之夭夭。

【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羅貫中按照“鴻門宴”故事來寫,塑造出關羽知難而上,從容不迫的英雄氣概,內容大致是説:魯肅為了討回荊州,和呂蒙、甘寧合謀,以邀請關羽赴宴為由,欲在宴會之中拿下關羽,以此要挾。不料,關羽將計就計,帶着周倉和八九個關西大漢親自赴宴,然後在宴會之上裝醉親近,把魯肅挾持而出,隨後從容登船告辭。【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是按照演義故事編寫】有答主説拿出《魯肅傳》中“但請將軍單刀俱會”的內容,認為魯肅是“單刀赴會”的主角,這就是不懂裝懂了。《魯肅傳》原文如下:(魯)肅住益陽,與(關)羽相拒。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原文重點是: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如果大家分得清主語、賓語的話,也可以看得出來:主語是魯肅,賓語是關羽,這段話的意思是“魯肅請關羽單刀赴會”。是的,按照陳壽寫《魯肅傳》的內容,其單刀赴會的主角還是關羽,並非是魯肅。包括易中天在《品三國》中也是如此記載:戰爭之前,魯肅和關羽有一次會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

但是要講清楚,單刀赴會的是所有人,就是當時約定所有來參加談判的人都只能帶一把刀,魯肅也是單刀。就事論事談一下雙方會面細節首先,雙方會面的規則是符合當時慣例的:兩軍相隔一百步以上(安全距離),雙方主帥在中間地帶見面。在歷史上,關羽是武將,且頗有勇名;魯肅也不是《演義》中塑造的儒將形象,他在《吳書》中有“擊劍騎射”的記載,他的射術也很厲害,當然武勇肯定是比不過關羽了。其次,這次會面是談崩了的,魯肅和關羽也沒有就此動手,當場打起來。

【新三國電視劇中編劇弄巧成拙,編造出關羽和周倉兩人前往,讓大家對“單刀赴會”的誤會加深】《吳書》上還説,見面之前,有吳軍將領勸魯肅提防關羽,擔心關羽會在會談時動手,魯肅表示不怕。由此可見,陳壽和韋昭各自寫這同一段故事,都在刻意拔高自己人的形象。所以簡單來説,歷史真相是:魯肅和關羽在雙方陣前做了一次簡短的會談。

讀書不求甚解的人看到《魯肅傳》中的“單刀俱會”,就誤以為魯肅是“單刀俱會”主角,這就是鬧笑話了。

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誰

關羽【出處】《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釋義】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

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

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背景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説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

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併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過程關羽為了荊州之事隻身過江,與魯肅會面,以下為其簡要內容。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魯肅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索還荊州。

關公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由將話題叉開,哪料魯肅步步緊逼;關公乃以劉備繼承漢室土地為由,且使刀鈴錚錚直響。周倉插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抵賴之言,毫不掩飾。關羽於是變色而起,從周倉手中奪過大刀,假裝怒叱道:“這是國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給我退出!”明叱周倉,實在魯肅!接着,關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今天飲酒,我已經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擔心我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到荊州赴會,再作商議。

”魯肅被他一提,掙脱不得,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興歎。到了船邊,關公才放了魯肅,拱手道謝而別。魯肅如疾如醉,半晌才緩過氣來。

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誰?

單刀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釋義: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

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

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故事典故背景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説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

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併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演義過程關羽為了荊州之事隻身過江,與魯肅會面,以下為其簡要內容。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魯肅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索還荊州。

關公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由將話題叉開,哪料魯肅步步緊逼;關公乃以劉備繼承漢室土地為由,且使刀鈴錚錚直響。周倉插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抵賴之言,毫不掩飾。關羽於是變色而起,從周倉手中奪過大刀,假裝怒叱道:“這是國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給我退出!”明叱周倉,實在魯肅!接着,關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今天飲酒,我已經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擔心我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到荊州赴會,再作商議。

”魯肅被他一提,掙脱不得,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興歎。到了船邊,關公才放了魯肅,拱手道謝而別。魯肅如疾如醉,半晌才緩過氣來。原史過程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

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説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會談時,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與會者包括關羽與魯肅,都只佩掛了一把單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單刀赴會”。後來,由於劉備探知曹操欲攻漢中,慌忙遣使求和,最後劃分荊州之地。

正史上單刀赴會的是誰?

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的人是誰。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中,關羽有一個“單刀赴會”的故事。

但是在歷史上單刀赴會的卻不是關羽。如題,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的人是誰?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 的是魯肅。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

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説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

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着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image.png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尤其是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令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阪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

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袒護其短,哪裏會有什麼幫助呢?”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

image.png單刀赴會主人公明明是魯肅,結果卻被按在了關羽的身上。《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價值,但是小説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難免會發生張冠李戴的現象。

單刀赴會的人是誰

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 的是魯肅。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

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

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説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着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尤其是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令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阪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

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袒護其短,哪裏會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單刀赴會主人公明明是魯肅,結果卻被按在了關羽的身上。

三國裏單刀赴會的真正英雄究竟是誰

“單刀赴會”是《三國演義》中極為著名的一個故事,在第六十六回“關雲和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中是這樣寫的,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抵賴不還。魯肅定下一計,邀請關羽來赴宴,然後向他當面討回荊州。

如果關羽不答應的話,就在席中將其斬殺,若是關羽不敢前來,那就是他自認理虧,東吳方面就有了口實,可以興兵硬討。

關羽接到邀請後,不顧自身安危,慨然前往,深入虎穴。酒席上,關羽談笑自若,在氣勢上已然將魯肅壓倒。當魯肅提出討要荊州的時候,關羽並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看準時機,一把抓住魯肅的手,拿過周倉的大刀,一直走到了江邊。此時周倉已經派來船隻接應,關羽這才放開已經嚇得魂不附體的魯肅,登上了船,揚長而去。

這場單刀赴會的故事,突出了關羽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而作為陪襯的魯肅則顯得很是小家子氣,不僅計謀難以實施,而做了一回人質,實在是窩囊至極。“單刀赴會”這個故事,並不是《三國演義》的首創,元人雜劇中就有好幾個這樣的故事,其中以關漢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最為著名。這個雜劇對關羽是極力稱頌,説他是英雄漢,豪氣足有幾千丈。

酒宴之中,魯肅向關羽索要荊州,關羽匣中的寶劍響了起來,魯肅聽到聲音,又驚又怕。埋伏的甲士衝了出來,關羽全然不懼,而是以魯肅為人質,令人送他上船,最後安全返回。而到了元末明初的《三國志平話》中,民間藝人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

其中説關羽衣甲全無,只是腰懸單刀一口,前來赴會。而魯肅這邊卻是甲士三千,而且眾將還掛着護心鏡。宴席時開始奏樂,一連三次,笛聲不響。

魯肅叫“宮商角徵羽”,又説“羽不鳴”,足足説了三次。其實這是一個雙關語,表面上是説“羽”聲不響,其實是説關羽不明事理。關羽大怒,一把揪住魯肅,説道:“你説‘羽不鳴’,我讓你‘鏡先破’”。這也是一個雙關語,“鏡”既指護心鏡,也指魯肅的字“子敬”。

魯肅嚇得魂飛魄散,連忙伏地請罪。關羽這才饒他不死,上馬回了荊州。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元人雜劇還是《三國志平話》,單刀赴會的主角就是關羽,魯肅不過是個陪襯,甚至可以説是個丑角。但實際上,它們對單刀會的描寫,全都是歪曲了歷史。

因為歷史上單刀會的英雄不是關羽,而恰恰就是魯肅!電視劇中的魯肅形象據《三國志》中的《魯肅傳》,起初劉備來向孫權求借荊州之地,孫權本不想應允,是魯肅從大義出發,力勸孫權借給他,以此來牽制曹操。後來劉備攻下益州,有了自己的地盤。孫權向劉備討要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劉備不肯給,孫權便派呂蒙率軍前往硬奪。劉備自然不肯示弱,親自坐陣公安,派關羽前來迎擊。

一時間雙方大有“黑雲壓城城欲催”的局勢,空氣也是十分的緊張。就在雙方一觸即發、一場大戰似乎難以避免的時候,時在益陽的魯肅邀請關羽談判。據裴松之注引的《吳書》記載:肅欲與羽會晤,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

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這句話的意思是説,魯肅身邊的將官擔心情況有變,不想讓魯肅以身犯險。

但魯肅從大義出發,毅然前往。那麼,魯肅和關羽二人是如何進行談判的呢?《魯肅傳》上是這樣説的:到了關羽營地,魯肅就提出歸還荊州的要求,關羽説道:“赤壁之戰,劉備親臨行伍,侵不卸甲,戳力破曹,豈能是徒勞一場!如今立足荊州不久,你怎麼可以以就此收回去呢?”關羽這話口氣當然是毫不示弱的。魯肅絲毫不以為然,是這樣回答的:“不然。當初劉備在長阪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聯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階,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再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曲護其短,哪裏會有什麼幫助呢?”魯肅的這番話直説得關羽無言以對。

在談判的時候,雙方都帶了人馬,距談判地點僅百步之遠,談判雙方人員都帶了一口刀。在談判桌上,魯肅面對有着“萬人敵”、“熊虎之將”的關羽,面無懼色,據理力爭,義正辭嚴。最後,關羽自知理虧,決定讓步,以湘水為界,割三郡給吳,雙方這才罷兵。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歷史上的確有過談判劃分荊州的單刀會,但和《三國演義》等描述不同的是,所謂的單刀會是雙方談判人員各帶一口刀,而不是關羽一人帶着刀孤身犯險。在會上慷慨陳詞從氣勢上壓倒對方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魯肅是一個具有政治眼光的人但歷史上真正的英雄魯肅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千年之後,單刀會上的談判失利者關羽卻步步高昇,成帝稱聖,登上神壇,世間演説這場單刀會時,失利者竟然成了光彩奪目的勝利者,而自己這個真正的勝利者卻成了陪襯對手的反面角色。對這種顛倒是非的怪象,魯肅若是泉下有知,恐怕也許會無奈地笑笑吧。“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真正的英雄永遠是不會被埋沒的,也不應該被埋沒的,是時候給英雄魯肅一個公正的交代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g6w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