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月球是行星嘛

月球是行星嘛

不是。目前太陽系裏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衞星,可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説,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持的説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説”。

月球是行星嘛

月球正面大量分佈着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巖熔巖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海”,實際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沒有。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巖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儘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神話傳説、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曆法編制、文學藝術和風俗傳統等產生重大影響。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的週期相等(稱為潮汐鎖定),因此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月球引力的作用。由於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轉總是受到一個極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給地球自轉“剎車”,長期積累下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地球的自轉週期越來越慢,一天的時間極其緩慢地增長,大約幾年增加1秒;由於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緩慢地距離地球越來越遠,每一年遠離地球大約3.8釐米。

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行星(英文:Planet),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着恆星運轉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

一般來説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形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從古典時代的神聖的遊星演化到科學時代的實在的實體,人們對行星的認識是隨着歷史在不停地進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經不僅延伸到太陽系,而且還到達了其他太陽系外系統。

對行星定義的內在的模糊性已經導致了不少科學爭論。從遠古時代起,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就已經被人們熟知,他們對神學、宗教宇宙學和古代天文學都有重要的影響。在古代,天文學家記錄了一些特定的光點是相對於其他星星如何移動跨越天空。古希臘人把這些光點叫做“πλάνητες ἀστέρες”(即planetes asteres,遊星)或簡單的稱為“πλανήτοι”(planētoi,漫遊者),英文名稱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來的。

在古代希臘、中國、巴比倫和實際上所有前現代文明中,人們幾乎普遍的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且所有的“行星”都圍繞着地球旋轉。會有這種認識的原因是,人們每天都看到星星圍繞着地球旋轉,而且看起來好像是常識的認為,地球是堅實且穩定的,應該是靜止的而不是會移動的。

標籤: 月球 行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d6p3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