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誰發表講話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誰發表講話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毛澤東於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發表的兩個講話(即“引言”和結論報告),系統地總結了“五四”以來革命文藝運動的經驗,回答了中國革命文藝運動中長期爭論的一系列帶根本性的問題,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和黨的文藝路線,指明瞭革命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文藝工作者要為工農兵服務,要在鬥爭中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社會,改造世界觀,轉移立足點。無產階級的文學和藝術是無產階級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應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同時指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人類社會生活反映的產物,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因此,革命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羣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革命的文藝作品。講話還論述了批判與繼承、普及與提高、動機與效果等關係問題。

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地闡明瞭革命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把五四以來的革命文藝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對文藝界的整風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廣大黨員和幹部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誰發表講話

追溯文藝的起源,歌、舞、詩是同時產生的。原始部落的人們在打來獵物、燒烤着吃完之後,圍着篝火歡樂歌舞,那就是最初的音樂和舞蹈,簡單的歌詞就是口頭的詩,這就是早期的感情宣泄。人是感情動物,有七情六慾,這些情慾受到了主客觀因素的激發,達到了激烈的程度,必然會求得宣泄,這種宣泄其實就是感情的抒發,也就是抒情。不過,抒情一詞太過文雅,比較含蓄,不如用宣泄一詞來得直接、爽快、強烈,而文藝就是宣泄的手段。隨着社會的變遷、文化的昇華,逐步形成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為具有高難度的門類,有的用肢體(舞蹈),有的用音調(歌唱),有的用技藝(美術、書法、雜技),有的用語言(文學),有的用表演(戲曲)。最初,它們都是與功利無關的,只是為宣泄而宣泄,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就接近它的原義。只是後來由於人們意識到了生存的集體性和社會屬性,個人的宣泄一旦公之於眾,必然對羣眾產生影響,正如只供寫給自己查閲的日記可以隨意宣泄,而提供讀者欣賞的小説則應當顧及效果。顧及效果不等於否定宣泄,直到今天,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文藝作品,其本質依然是感情的宣泄,這種個人的感情宣泄只要無礙於他人,就是合理的存在,應當包容、允許。如果硬把它異化為理智的宣傳,那就失去了文藝產生的基礎,背離了文藝構成的元素,就不成其文藝而是枯燥的宣傳品了。諸如“不吐不快”“真情實感”“有感而發”“憤怒出詩人”“在心為詩”“以情動人”“情之所至”“掩卷涕泣”等詞語都是對於宣泄的認知。人的情感是不息的水流,文藝是下泄的多彩江河,只能修築共識的堤壩,而不能把全部水流改造成禮讚的噴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8yg9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