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新文化運動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新文化運動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1915年到1923年。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為主要武器,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往聖先賢”,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文言文。

新文化運動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這次運動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湧流的閘門,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就為適合中國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

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1920年初,陳獨秀成立黨的早期組織,併發起成立黨。

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三大)、中央總書記(五大)等職務,並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1915年自日本回國後創辦的《青年雜誌》(2捲起改名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1917年2月在《新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三大主義”。

1917—1920年陸續在《新青年》上發表的《復辟與尊孔》、《偶像破壞論》、《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新文化運動是什麼》、《關於社會主義討論》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運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過巨大的作用。1921年7月當選為中國黨總書記。1922年出版《獨秀文存》,1924年出版《陳獨秀先生講演錄》,1925年出版《字義類例》。

1927年被撤銷總書記職務。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釋放。同年出版《抗日戰爭之意義》、《實庵字説》。1938年出版《實庵自傳》。

1942年5月27日病逝。

新文化運動時間

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開始到1923年結束,歷經了八年。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新文化運動是哪一年?

1915年9月,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這次運動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湧流的閘門。

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這就為適合中國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主要成果在文化氛圍上,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以改良過的歐美新文化替代了舊文化,進一步啟迪了民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對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個層次。在思想上,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國現代文人自由主義思想,並使自由主義和三民主義、共產主義並列為現代中國三大思潮,其在高級知識分子中更是主導。

新文化運動開始於哪一年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915年。新文化運動(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學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主要內容作為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即圍繞着“四提倡,四反對”而進行的具體實踐活動。前期其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鬥爭。後期則由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題。

有具體一例可觀:就新文化方面,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義: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做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他認為,新文學的語言是白話的,文體是自由的,這樣就可以注入新內容、新思想。影響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1、 書面文字:基本廢除文言文,從國小教育就推行白話文,提升古典白話文學地位,發展現代白話文學。

2、 口頭語言:開始推行標準國語,出台漢語拼音。3、 哲學思想:反孔非儒思潮對社會影響很大,與西方思想的傳入一起塑造了新的倫理和文化。一些更為學術的哲學研究則立場更精細複雜,胡適“對那經過長期發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厲的”,對孔子部分承認,讚賞墨家,對法家有褒有貶。

顧頡剛開創古史辨派,對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的可靠性提出疑問。在新文化運動之外有新儒家,對中國社會也有影響。4、 家庭倫理:廢除傳統的節烈觀,廢除包辦婚姻,提倡自由戀愛,提倡子女獨立,男女平等。

5、 大眾文化:從忠君到民主自由,從傳統孝道到獨立自主,從保守復古到開放西化,引進西方科學、音樂、舞蹈、體育、娛樂。

新文化運動是甚麼時間

1915年。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擴展資料: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影響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弘揚與傳播新思想、新觀念,猛烈抨擊舊傳統、舊禮教,衝擊、動搖了封建主義在思想界的統治,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高潮,推動了中國文化向現代的轉型。新文化運動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更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準備了條件。

有論者指出:“拋棄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道路,是相當多的中國先進分子共同作出的歷史性的選擇。這是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的最基本的特徵。

新文化運動時期具體是指什麼時期?

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我們通常將新文化運動分成前期和後期兩個時期,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線。前期是從1915到1919年, 後期是從1919年開始 ,大概於1923年結束。

結束的原因是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運動宣傳的資本主義思想已經落伍。

關於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四個提倡、四個反對的闡述,真正體現出了新文化運動的“新”之所在。即: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二、提倡科學,反對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的後期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擴展資料:進步性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

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

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新文化運動從什麼時候開始

新文化運動的時間:1915年.經過: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後,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中國先進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的出路;經濟方面,中國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思想文化方面,隨着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日盛,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被介紹到中國,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凱的尊孔復古的逆流為民主知識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

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衝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8y0y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