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中華詩祖是誰呀

中華詩祖是誰呀

中華詩祖是誰呀的答案是:尹吉甫、屈原和荀況

中華詩祖是誰呀

詩祖,一般指中國古詩的創始人尹吉甫、屈原和荀況。尹吉甫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人,是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的第一位編撰者,比屈原的《楚辭》整整早600年,而荀況則與屈原並稱為“辭賦之祖”。尹吉甫不僅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採風者、編纂者,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太師,西周時期著名的賢相,輔助周宣王中興周朝,因為是流傳後世的《詩經》的總編纂者,所以又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尹吉甫奉周宣王命與南仲出征獫狁,獲大勝,反擊到太原(寧夏境內 )附近。後又發兵南征,對南淮夷徵取貢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遺物有"兮甲盤",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以國家社稷為己任,憂國憂民,屢屢直言進諫規勸。但周幽王不但不納諫思改,反而任用奸侫之人,做倒行逆施之事。尹吉甫氣憤絕望之餘,被迫辭職還鄉,於78歲抑鬱而逝。

尹吉甫(公元前852-公元前775),西周時期房陵人(今湖北房縣) ,黃帝之後伯儵族裔,尹國的國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於尹(今山西隰縣),所以又稱尹吉甫,尹吉甫仕於西周,征戰于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等地。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羣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七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一直處於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説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係,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匄。據屈原《九章·惜誦》詩句“忽忘身之賤貧”,可知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

荀況是中國戰國後期思想家。又稱孫卿,趙國人。曾三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至楚國任蘭陵令。有《荀子》一書傳世。荀況處於封建地主階級的統一國家即將形成的時代。為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他以儒家傳統的禮治思想為中心,批判地吸取了先秦各家的思想成果,創建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對漢以後的封建社會有較大影響。

①指出“欲多而物寡”的矛盾(《荀子·富國》),認為只有“明分”,即建立封建的等級關係和分工、分配關係才能解決這個矛盾。

②把欲和求區分開來,認為欲是由生理本能所決定的生理慾望,一切人都有,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滿足,求是由思維活動所決定的實際物質需求,凡是符合於封建等級制度的求是有可能也必須滿足的。

③提出導欲的觀點,主張以封建禮義來引導和制約欲求,使人們的物質需求符合於他們各自所處的等級地位。

④認為“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禮論》),即慾望本身和滿足慾望的手段應該是相互協調、相互推進的。由此出發,他提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大略》),將義和利統一起來。

標籤: 詩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5gr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