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阿拉伯數字是哪個國家發明?

阿拉伯數字是哪個國家發明?

印度。

阿拉伯數字,是現今國際通用數字。最初由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傳播,成為該種數字最終被國際通用的關鍵節點,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在西元500年前後,隨着經濟、婆羅門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Punjab)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裏,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不僅是數字記號本身,而且是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也就是説印度人是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

阿拉伯數字是哪個國家發明?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權其實屬於印度人。印度數字在公元8世紀左右傳入阿拉伯,後經由阿拉伯傳到歐洲。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印度數字隨着佛學東漸也曾傳入過中國,但並未被當時的中文書寫系統所接納。

大約在公元13到14世紀之間,阿拉伯數字“捲土重來”,由伊斯蘭教徒帶入中國,不過,同樣又以“銷聲匿跡”而告終。明末清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如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的《同文算指》(1613年),但是書中的阿拉伯數字都被翻譯為漢字數字。

可以説,阿拉伯數字歷經近千年歲月,一直未能在中文書寫系統中站穩腳跟,這也體現了漢字數字在幾千年中華文明傳承中的穩定性。

直到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學東漸和洋務運動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國人對於阿拉伯數字的瞭解日漸加深,其便利性也得到了認可。於是,有些數學啟蒙書籍開始教授和使用阿拉伯數字,如1885年的《西算啟蒙》。嚴敦傑的《阿拉伯數碼字傳到中國來》一文對20世紀之前阿拉伯數字在中國的傳播和使用情況有詳細介紹,但沒有説明20世紀之後的情況。

漢語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它們的繼承代表了中華文化的一脈相傳,它們的發展代表了中華文化的兼容幷包。阿拉伯數字融入中文書寫系統的過程就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幷包的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56rm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