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鄭和和鄭成功是什麼關係

鄭和和鄭成功是什麼關係

鄭和和鄭成功是什麼關係的答案是:沒有任何關係,只是都姓鄭而已

鄭和和鄭成功並沒有什麼關係,鄭和是明朝前期明成祖時期的人,鄭成功是明朝後期南明時期的人,兩人並沒有在同一個時期,所以構不成聯繫。如果要是説有關係的話,他們兩個都姓鄭。但是鄭和剛開始並不姓鄭,而是姓馬。

鄭和是明朝時期的一個太監,原名叫馬和,他的小名叫三保。是中國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在鄭和十歲的時候,他被明朝副統帥藍玉掠走到南京,後來被實行了宮刑,變成了太監。他跟隨朱棣燕王府。在永樂二年,鄭和立下了戰功,並且把他提報為內官監太監,他的官職升到四品,他的地位僅次於司禮監。由於鄭和很有智慧,很有謀略,並且知道一些兵法,明成祖對他也十分的信任。曾經七次讓鄭和下西洋,完成了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鄭成功是東陵王朝的開國君王,是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他曾經率領他父親的軍隊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看過清軍,並且憑藉海戰的勝利,鞏固了海島,廈門和金門,還算令軍隊橫渡了台灣海峽,擊敗了河南東印度洋公司的駐軍,成功地統治了台灣。

鄭和和鄭成功是什麼關係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首先是建立政權,廢除荷蘭侵略者的一切殖民體制和機構,他以赤嵌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府為承天府,縣為天興縣、萬年縣。天興縣管北路,萬年縣管南路。也在島上設立了一個安撫司,專門管理這個地區的事務。從此台灣建立起與祖國大陸相同的府縣制度。

鄭成功率部進入台灣後,嚴以治軍,下令不許騷擾高山民族,不許侵佔高山民族的耕地。還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區設鄉塾,送子女入學者可減免賦税和徭役。

首先是積極推行屯墾制度,寓兵於農,以解決缺糧問題。鄭成功在台灣大力推行屯田,這寓兵於農。幾年以後軍隊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有餘糧上繳給政府。其次是鼓勵大陸沿海居民到台灣從事開墾。幫助高山族提高生產技術。在鄭成功父子的經營和台灣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灣逐漸擺脱了落後狀態,趕上祖國大陸其他富庶地區,成為祖國一座美麗富饒的島嶼。

商業是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鄭成功利用台灣四面環海,對外貿易方便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在廈門時,他就經常派遣商船到東南亞各國進行貿易,到了台灣後,清朝實行“海禁”,不許大陸商船下海,鄭成功更獨佔了海上貿易。

他繼續和日本、暹羅、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通商,把台灣的土特產,如鹿皮、鹿脯、樟腦、硫磺、蔗糖等外銷國外,換回所需要的刀劍、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貿易的發展活躍了商品經濟,也增加了鄭成功的財政收入。這些貿易措施推動了台灣經濟的發展,以至在鄭成功之後的二十多年裏,台灣經濟與大陸逐漸同步發展。

標籤: 鄭成功 鄭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41g6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