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至聖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至聖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孔子。

至聖説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時下國內興起了國學, 《弟子規》、《三字經》這類傳統國學進入了國小的教學內容,也足以説明傳統文化的精華,孔子的思想在現代都是受用的。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説,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至聖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孔子石雕像作為為人師表的存在,成為了現在所有的學習者的恩師,也能夠讓在學海奮鬥的學生們在石雕形象中聆聽到來自千年前恩師的教誨。大型孔子像雕塑有半身像和全身像兩種。

孔子像雕塑一般都會安裝在長方形底座上,底座可以加刻文字比如孔子生平介紹,孔子名言名句等等。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始祖,在校園裏他又成為一名全職的教育者,每當課餘時間,學生簇擁在孔子石雕像周圍,仰視他的慈祥,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孔子雕塑不露大拇指,象徵謙恭,四指併攏,代表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面部表情“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體現莊嚴慈祥,和藹和諧,謙和智慧的萬世師表形象。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標籤: 至聖 儒家 人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380y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