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不恥下問的故事

不恥下問的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國君為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答道:“孔圉不僅勤奮好學而且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成語不恥下問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學識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不恥下問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的故事

不恥下問出自《論語》,意思是指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學識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請教。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在春秋時期,出了一名聖人,名叫孔子,他的學生就有3000多名。

孔子的知識很淵博,並且十分好學。有一次他去孔廟參加祭祀,孔子一直在請教別人問題,為什麼祭祀的東西要這麼擺放等等。別人看了十分不解,認為他知識那麼淵博為什麼還會向我們請教,孔子就説他並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這麼多的,不懂就要問。後來有次給學生上課時講到了衞國的大夫孔圉,衞國的君王在得知孔圉去世之後,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諡號,孔子的學生感到疑問也不理解,孔子説因為孔文子他雖然知識淵博,但是他還是肯虛心的向知識不如他多的人請教,不併以此為恥,學生聽了以後大悟。

不恥下問的典故

不恥下問的故事 第2張

成語“不恥下問”的典故:衞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衞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

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衞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説:“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説:“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問題很簡單,以他的地位或學問應該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擴展資料: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  /晉·皇甫謐《高士傳·摯恂》:“既通古今而性復温敏,不恥下問,故學者宗之。”寓意:成語“不恥下問”就是從孔子的這句話來的。現代我們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好學,真誠地向別人提問請教。

不恥下問典故_不恥下問的故事

不恥下問的故事 第3張

不恥下問,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那麼不恥下問的 典故 有什麼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不恥下問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不恥下問典故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 家、 教育 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説他不懂 禮儀 ,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説:“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 那時,衞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説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不恥下問解析 [釋義]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

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語出]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正音] 問;不能讀作“wén”。 [辨形] 恥;不能寫作“尺”。 [近義]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結構] 動賓式。 [例句] 當幹部的要~;到下面去虛心聽取 意見 ;瞭解問題。 [英譯] 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 不恥下問 造句
1.、你如果要學習,就要不恥下問。


2.我們學習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善於並且敢於向別人學習。
3.三人行必有我師,有問題要不恥下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4.學習,不僅要做到虛懷若谷,還要做到不恥下問。
5.不恥下問是一種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6.當我們在學習時遇到難題時,我們就應該不恥下問地向老師請教.
7.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8.我們有不懂的要及時問人,做到不恥下問.
9.孔子遇到不懂得東西就不恥下問,最終成為偉大的思想家。
10.不論是學習什麼,我們都要抱着不恥下問的態度,這樣才能學好 1
1.由於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風,當被問及 學習態度 時,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説:“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
2.雖然開放了,但很多想法在我們腦子裏還是根深蒂固,現實中高傲的人為謀生而孜孜不倦地學習,卻又總是不屑於不恥下問,最後只能是一事無成。

1
3.在認識論上,主張學而知之,不恥下問,敏而好學,實事求是。 1
4.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好學深思,不恥下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努力探索問題的精神。 1
5.而且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師多,所以教師還需要放下架子,不恥下問,這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也是有好處的。

1
6.不恥下問,學識才會加深,因此肯去尋找的人才能有所發現! 1
7.斯特恩表示他已經意識到了別的聯賽在這裏獲得的 成功 :“我們將會時刻關注與我們的計劃相關的方案。我們會注意每一個好的創意,並會不不恥下問的借鑑一下。” 1
8.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我們應該不恥下問。 1
9.比如,課前主動預習,上課專心聽講,勤於動腦,善於思考,認真作筆記,大膽提問,積極回答問題,課後主動 複習 ,善於歸納和,碰到問題要先動腦思考,然後使用工具書,要不恥下問。

20、只有不斷用學習武裝自己,不恥下問,就會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識,個人能力的含金量就大,教育工作就會出色並贏得尊重。 2
1.中國人盡避自信,但是並不自封自閉,能夠不恥下問而師夷。 2
2.主要包括主動學習觀點,認真求實觀點,能做到不恥下問。

2
3.作為強勢的政治領袖,鄧小平不恥下問,不少真實信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他的耳中,從而保證了在現行制度下作出巨大貢獻。 2
4.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們要不恥下問。 2
5.虛心求藝,不拘門派,博採眾長,不恥下問。 2
6.一個謙虛的人會不恥下問,因為他知道,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

2
7.因此,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會主動幫助速度較慢的學生,速度慢的學生也會不恥下問。 2
8.因為他不恥下問,所以他能把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2
9.給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很積極主動的學者,不懂的東西他會不恥下問。

30、教師應在教室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各小組活動的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經常聽取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的真實體驗,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不恥下問,積極參與語言實踐。猜你喜歡: 1. 不恥下問的來源 2. 不恥下問的歷史典。

標籤: 不恥下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18zg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