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蘇軾《水調歌頭》與哪個節日有關

蘇軾《水調歌頭》與哪個節日有關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蘇軾《水調歌頭》與哪個節日有關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鈎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

反映到詞裏,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脱的風格。釋義: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着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説“歸去”)。我又恐怕來到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自己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説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裏比得上在人間!月兒轉過硃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該對人有什麼怨恨,卻為何偏偏要在親人離別之時又圓又亮?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蘇軾《水調歌頭》一詞對宋代詞史的深遠影響,雖然在他生前已有所顯現,但更主要的還是在他身後發生的。

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後出現了大量的中秋詞和詠月詞。據筆者檢索統計,與蘇軾同時和之後的詞人,在《水調歌頭》的詞序中明確標明詠“中秋”的就有30首,詞中詠及“中秋”的也有35首之多,至於詞中詠及“月”的意象的詞作則更是多達316首,顯現出一大批的詞人在創作題材的取捨上對東坡中秋詞的模擬與繼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08k3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