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西洋鵑葉子發黃發黑掉落

西洋鵑葉子發黃發黑掉落

西洋鵑的葉子發黃發黑掉落,若是染了黑斑病導致的,可在發病初期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至600倍液、50%的甲基託布津可濕潤性粉劑800倍液。若是肥害導致的,可提前將肥料稀釋,必要時換土。若是澆水太多導致的,需保持見幹見濕,促進積水排出。若是強光暴曬導致的,夏季時應注意遮陰。

一、感染病害

原因:西洋鵑平時養殖時不通風,可能會使它染上黑斑病,此病會侵害葉子,導致葉子上出現黑色的斑點,斑點逐漸擴大,連在一起,最終導致葉子發黃、發黑、掉落下來。

解決方法:在西洋鵑展葉時,每隔10天噴一次波爾多液。在發病初期,可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至600倍液、50%的甲基託布津可濕潤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噴三次。

二、出現肥害

原因:西洋鵑耐不住濃肥,它的根系比較細弱,當給它施肥太多、肥料太濃時,會導致出現肥害,引起燒根,使葉子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葉子發黃、發黑、掉落。

解決方法:應堅持薄肥勤施,施肥前將肥料稀釋。如果不慎施肥過多,可以大量澆水去稀釋,必要時應更換掉土壤。

三、澆水過多

原因:水濕環境中不適合生長,當澆水太多時,也會引起此情況。

解決方法:澆水需見幹見濕,避免一次性澆水太多,及時促進積水排出。

四、強光暴曬

原因:夏季的光照強,如果被長期暴曬,也會使葉子發黃、發黑、掉落。

解決方法:夏季時注意遮陰,要移到半陰處養。

西洋鵑葉子發黃發黑掉落

西洋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光照條件 西洋杜鵑在生長階段需要充足的陽光,否則會影響花蕾的成長,影響花開。在夏天,初秋太陽強光直射的情況下,應該給植株遮陽,陽光太強會讓西洋杜鵑的葉子枯萎,甚至引起植株的死亡。需要注意適當澆水並向葉子上噴灑清水,防止土壤乾燥。

二、土質要求

養殖這種杜鵑的土壤,最好按照兩份腐葉土,一份粗河沙,一份沙壤土的比例混合成營養土。土壤的酸鹼值最低5.5,最高6.5比較適宜。微酸性,通氣好的土壤利於植株生長,但顯粘性的土壤容易導致植株爛根。

三、施用肥料

西洋杜鵑每個月都需要施肥,肥料的話不要使用濃度高的和生肥。定期施肥能夠保證植株花蕾期的營養需求,花開得更加多彩。如果肥料不足,花開的就會很小數量也不多,甚至有些植株會出現長花苞,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變成葉子和枝芽,讓我們這些花友白白高興一場。

四、養殖管理

盆栽的西洋杜鵑花需要放在室內通風較好的地方,照料的好,花期可以維持一個月。每年7月到8月份,西洋杜鵑花的花蕾初現。初秋天時把植株搬進室內,並維持室温在20度,半個月後就可以開花。開花後需要出去殘花,對枝條加以修剪,進行養護。温度高低關於西洋杜鵑的開花,如果温度控制的合理,在元旦、春節植株開花是能做到的。如果室外温度不低於零下五六度,在外的植株就不會有問題。

五、注意事項

秋天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乾燥和悶熱的天氣,隨之而來的是西洋杜鵑花出現病蟲害,葉子開始發黃,生長白點,嚴重的話葉子會全部脱落,從而植株死去。

如果開始出現這種狀況,一定要先把病葉剪除銷燬,並噴灑多菌靈除菌,每隔7到10天就噴灑一次,要注意空氣流通。

杜鵑花敗後葉子慢慢變成棕黃色並且開過花的枝子也枯了,請問怎麼回事啊?

杜鵑花因病落葉大致有十種原因:▲肥大燒根幹尖而落。▲水大澇根掉葉。▲澆過涼或過熱的水▲土質偏鹼,板結。▲濕度大患黑斑病。▲紅蜘蛛病害。▲葉邊長腫瘤。▲出室過早、過晚或者通風不當。▲過於乾燥。▲受油漆或其他有毒氣體侵害。

鹼化落葉 即黃化落葉。為家庭蒔養杜鵑非正常落葉較為普遍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長期應用偏鹼性土、水引起的。盆土中鹼性增強,影響根系對氮和鐵的吸收,導致植株缺鐵缺氧,葉綠素缺少而黃化脱落。其特徵為:開始時新葉由綠變為嫩黃,老葉黃色但葉脈顯綠,隨之葉片自下而上逐步脱落,嚴重時只剩梢尖部的幼葉。

防治措施:注意使用弱酸性土和水。發生病害後,首先對水進行酸化處理,消除盆土鹼性,在盆中加硫酸亞鐵少許,待恢復正常以後,重新更換酸性土壤。實踐證明,“松毛”土即落葉松腐葉土,PH值約4.5~5.0,是盆栽杜鵑理想的優質培養土。草炭、山皮、山巖石縫土以及柳、槐等闊葉腐殖土雖屬弱酸性,但相對講較粘重,易板結,透氣和排水差,長期使用也易鹼性增強。西洋鵑重瓣類如比利時、漢堡、白佳人和四海波、王冠、五寶珠以及東洋鵑小葉類品種,在水、土趨鹼性地區只有用“松毛”土栽培並進行水酸化處理,才能安家落户。

肥害性落葉 即“燒葉”病,也稱“灼葉”。這是杜鵑致命的非正常落葉,管理上應高度重視。其特徵為:追肥後(有的追肥較長時間後),葉片尖部和邊緣灼幹,呈幹尖或煳邊狀。隨後大量落葉,嚴重時部分枝梢失水乾縮。“燒葉”病看似枝葉有病,實際上是根系受損。杜鵑根系纖細如絮,且多在盆土的中上層盤曲生長,表現出淺根特性,尤其是一些重瓣品種更加明顯。如一次追肥過濃,根系不但不能吸收,反而受損引起細胞軟縮,使細胞裏的水滲到土壤裏去(植物體內水倒流)。這樣,植株就會出現“燒葉”和縮枝現象。民諺認為:“白根有勁,黃根有病,黑根送命。”發生肥害檢查其根,若發黃,及早救治還能復原;若大部已發黑,一般不易挽救。具體救治措施:一旦確認落葉是由肥害引起的,應立即清除乾肥,局部換土,以改善盆土通透性,增強根的呼吸和吸收能力(不要全部更換,更不能洗根),日灌大水數次,以沖淡肥液,爾後節制澆水,置散光較強的避風處,保持環境濕潤,慢慢使之恢復。如肥害嚴重,葉焦煳已大部脱落並有大部枝梢幹縮,基本無法挽回。如落葉不多僅有個別乾枝現象,按上述辦法處理,以養為主,也需一年後才能復原。故正確施肥是養好杜鵑的關鍵。因此,施肥一定要突出一個“淡”字。

強曬性落葉 杜鵑屬於長日照植物,通常需在12小時以上光照條件下才能孕蕾開花(冬季要給予充足光照,夏季也應早晚日照),但杜鵑對光照強度有一定選擇性,喜半陰,畏強日。而一些剛剛蒔養杜鵑的家庭,不懂杜鵑習性,常把它與其它花卉一起放在強光下照曬,致使其枝枯葉煳,大量落葉,甚至引起死亡。其特徵為:開始時葉邊緣由綠變為褐紅或褐黃,呈“老化”現象。繼之葉片幹邊幹尖,大量脱落,與“肥害”極為相近。防治措施:確認是強曬性落葉後,庭院杜鵑要馬上移到院內樹蔭或北面牆角下;樓房杜鵑要放在北面陽台或北屋防護罩上。這樣日照時間能控制在早晨和傍晚,佔全日照時間的l/3或1/2,是蒔養杜鵑理想的遮蔭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病株新葉很快長出,一二個月內會恢復正常。實踐證明,在光照強的季節置於早晚能有日照的半陰環境中,杜鵑葉子碧綠,生長極佳。但不同品種抗曬能力也有差異。大葉類如東方紅、貴妃醉酒等品種對光的敏感性不強,北方地區都在室外自由放置,管理粗放,長勢較好。而西鵑重瓣品種,如漢堡、蛤蟆牡丹等,夏季曝曬幾日,葉子就會變紅、幹煳、脱落,必須遮蔭。特別是南方,對“忌曬”品種更要特殊對待。

旱澇性落葉 杜鵑喜潮潤、畏乾旱、不耐澇,如盆內長期積水或久旱不澆,往往會使其纖細的根系受損,造成非正常落葉。其特徵為:當受旱害時,葉片捲曲萎蔫,隨之枯黃、脱落。受澇害時,不褪色,也不萎蔫,和正常葉片一樣,但一觸動會紛紛脱落。若救治不及時,會很快使枝葉稀疏,甚至枝梢幹縮而死。防治措施:由旱、澇引起的葉片凋萎,與肥害一樣,看似葉片有病,實質上是根系受損。主要措施是翻盆換土(換疏鬆的“松毛”土),改善盆土結構和通氣、保水、排水及保温條件,促進根系慢慢恢復,滋生新根。要區分具體情況,對症“下藥”。旱害通常由兩種情況造成:一是新購的帶“土坨”的裸根杜鵑上盆或帶盆的杜鵑換盆時,新土和盆沒有浸透就栽上,澆水時往往“水過地皮濕”,很難澆透,導致旱害。二是有的總怕水大傷根而久旱不澆,結果事與願違,長期呈旱象,導致傷根。如是前者,應及時翻盆,將士和盆浸濕悶透重新栽上。如是後者,應將杜鵑帶盆放進盛有水的較大器皿中浸泡,同時向盆面澆水,並用手划動盆邊的土,直到整個盆土澆透,以後正常管理。採取上述措施後,若旱害引發的落葉不太嚴重,一般很快就能恢復。

澇害通常由三種情況造成;一是用盆不當。在用盆上總想“一步到位”,小花栽大盆,或為美觀而用透氣不好的瓷盆、塑料盆等,盆土長期不幹,導致澇害。二是用土不當。不懂杜鵑用土要求或找不到合適的培養土,用一般培養土甚至細泥及園田土栽培,盆土排水、通氣性差,致使盆內積水,引發水澇傷根。三是用水不當。有人養花總有一種“以水助長”的願望,不顧乾濕頻頻澆水。還有的圖省事,不看植株大小,花盆大小、擺設位置等,機械地規定澆水次數,致使出現澇象。對於頭一種情況,要及時更換大小合適、透氣性能好的敞口瓦盆。切記,杜鵑用盆宜小不宜大。對於第二種情況,要重新更換疏鬆、通氣、排水性好的“松毛”或其它優良腐葉土,切不可“湊合”。對於第三種情況,主要是節制澆水。若盆土表面不呈幹狀,不要澆水。逢澆一次,一定澆到盆底見水。

旱害與澇害比,澇害較常見且較嚴重。因為乾旱引起的葉片萎蔫易被發覺,而水澇傷根不易被察覺,當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

環境不適性落葉杜鵑喜濕潤、温涼的氣候,不適宜高温高燥的環境。在家庭條件下,往往因濕度不足而葉色失常甚至“老化”脱葉,或因室內、外頻頻搬動而“閃苗”脱葉;或冬季放在有暖氣的室內,“傷熱”落葉。以上都是環境不適引起的落葉,因此在管理上應注意:1、適當保濕,最好採用“濕養法”;2、防止温度劇變,特別是冬季,室內蒔養放在一個地方就不要動它,不要冷熱屋或屋子與陽台交替挪動;3、防止通風不良。夏季應把杜鵑置於室外,尤忌放在有空調的室內。冬季放在有暖氣的室內,要適當開窗通風,最好置於南面陽台;4、防止煙塵侵襲,不要放在廚房或客廳有人吸煙的空氣污濁的地方;5、嚴格掌握出室、入室時機。春季杜鵑移出時間以晚為好,以夜間室內外温度基本平衡為宜,一般夜間温度應不低於10℃o秋季入室時,也掌握在夜間温度10℃左右為宜。

杜鵑花的葉子枯黃,不開花是何原因?

(1)澆水過多,盆土長期過濕,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鬚根腐爛,阻礙正常呼吸和水分養分的吸收,引起葉片變黃脱落。受害後先是嫩葉變成淡黃色,繼而老葉也漸漸發黃,應立即控制澆水,暫停施肥,並經常鬆土,使土壤通氣良好。

(2)乾旱脱水。養花漏澆水或長期澆半腰水(即上濕下幹),影響養分吸收,也易引起葉色暗淡無光澤,葉片萎蔫下垂。先是下部老葉老化,並逐漸由下向上枯黃脱落。此時需少量澆水並噴水,使其逐漸復原後再轉入正常澆水,

(3)長久脱肥。長期沒有施氨肥或未換盆換土,土中氮素等營養元素缺乏,導致枝葉瘦弱,葉薄而黃。需及時倒盆,換入新的疏鬆肥沃的培養土逐漸增施稀薄腐熟液肥或複合花肥。 (4)施肥過量。施肥過多就會出現新葉肥厚,且多凹凸不平,老葉幹尖焦黃脱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澆水量,使肥料從盆底排水孔流出,或立即倒盆,用水沖洗土坨後再重新栽入盆內。

(5)炎熱高温。夏季若將性喜涼爽的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鐘、四季海棠)放在高温處讓強光直曬,極易引起幼葉葉尖和葉緣枯焦,或葉黃脱落。需及時移至通風良好的陰涼處。

(6)蔽蔭過度。若將喜陽光的花卉長期放在蔽蔭處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就會導致枝葉徒長,葉薄而黃,不開花或很少開花。需注意將花盆移至向陽處。

(7)水土偏鹼。北方多數地區土壤及水中含鹽鹼較多,栽植喜酸性土花卉,如杜鵑、山茶、含笑、梔子花、蘭花、白蘭、桂花等,由於土中缺乏可被其吸收的可溶性鐵等元素,葉片就會逐漸變黃。栽植時要選用酸性土,生長期間經常澆礬肥水。

(8)密不通風。若施氮肥過多,枝葉長得進於茂盛,加上長期未修剪,致使內膛枝葉光線不足,容易引起葉片發黃脱落。應合理施肥並加強修剪,使之通風透光。

(9)空氣乾燥。室內空氣過分乾燥時,一些喜濕潤環境的花卉,如吊蘭、蘭花等往往會出現葉尖乾枯或葉緣焦枯等現象。應注意採取噴水、套塑料薄膜罩等法增加空氣濕度,

(10)温度不當。冬季室温過低,對於性喜高温花卉常易受到寒害,因而導致葉片發黃,嚴重時枯黃而死。若室温過高,植株蒸騰作用過盛,根部水分養分供不應求,也會使葉片變黃。應請注意及時調整室温。

(11)土壤偏酸。南方紅壤土偏酸,鎂元素等易流失,栽種耐鹼或喜微緘性土的花木,如夾竹桃、黃楊、迎春等,常易出現老葉葉脈間失綠髮黃現象。可施鈣鎂磷肥或噴灑硫酸鎂溶液。

(12)病蟲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葉斑病,易使葉片局部壞死,出現黃色斑點或斑塊,嚴重時整葉枯黃脱落,受到花葉病毒侵染後葉片上出現黃綠相嵌的斑駁;遭受介殼蟲、紅蜘蛛等為害,葉片也會變成局部黃枯,甚至整葉萎黃脱落。均應及時噴藥防治。 (13)強性刺激。防治病蟲害時使用農藥濃度過大,或者受到大氣中有毒氣體污染,或者氣温高時驟然澆灌冷水等,均易引起葉尖或葉面局部發黃焦枯,甚至全株枯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wq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