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清十三陵安葬的是哪些皇帝

清十三陵安葬的是哪些皇帝

清十三陵安葬的是哪些皇帝

1、永陵: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陵內葬着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來永陵謁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大典。

2、福陵:始建於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竣工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方具今日規模。陵內葬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此陵面傍渾河,背依天柱山,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佈局雖與昭陵如出一轍,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兩大特點。

3、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於順治八年(1651年),後經康熙、嘉慶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規模。陵內葬有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護以繚牆(圍牆),極似一座小城。

4、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峯下,是順治皇帝的陵墓。順治皇帝為什麼要將陵址選在這裏還有這樣一段傳説。世祖福臨經常到各地打獵,一天來到馬蘭峪境內,發現這一代的山脈氣勢非凡,於是下馬摘下玉佩,小心地扔下山坡並暗暗祈禱玉佩落處就是壽宮。孝陵的陵址就這樣定下來了。

5、景陵:是大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於孝陵東側,佈局嚴謹,工藝精湛。景陵的聖德神功碑亭是雍正皇帝覺得父親的功德隆盛,一碑不能盡述,所以採用的雙碑的佈局。不過景陵的大碑樓遭到雷擊,現在只能看到遺蹟了。景陵內還葬有:孝誠仁皇后(索尼之孫);孝昭仁皇后(遏必隆之女);孝懿仁皇后(佟國維之女);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生母);敬敏皇貴妃(皇十三子允祥生母)。

6、泰陵:建築歷時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園的核心部分。前後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條寬達十多米、長五公里的神道,通貫陵區南北。神道兩側的石像生有石獸三對、文臣一對、武臣一對。泰陵石像生採用寫意的手法,以濃重粗大的線條,勾劃出人物和動物的形象,再用細如繡花的線刻,表現細節、花紋。體現了清代石雕藝術獨到的雕刻技法。

7、裕陵:裕陵的主人乾隆皇帝,以89歲高齡辭世,是我國享壽最高的皇帝。位於孝陵西側,是大清高宗純皇帝,十全老人,愛新覺羅弘曆的陵寢。因其是在大清鼎盛時期動工,所以在諸陵中屬上乘之作。裕陵內還葬有,孝賢皇后(傅恆之姐);孝儀皇后魏氏及三位皇貴妃。

8、昌陵:清仁宗睿皇帝,愛心覺羅顒琰的陵寢,位於泰陵西側。清代皇陵都是皇帝本人或嗣皇帝為先皇建造的,只有昌陵是嘉慶皇帝的父親乾隆皇帝為他督造的。昌陵還葬有道光皇帝生母喜塔喇氏。

9、慕陵:道光皇帝的陵墓,是清西陵中最西的一座帝陵,形制別具一格。根據清代規制,帝名陵名一般是由後代皇帝敬定的,但是慕陵的陵名據説是道光皇帝親自擬定的。

10、定陵:是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和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合葬的陵寢,位於清東陵界內最西端的平安峪。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於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後計有7年半的時間,淨耗白銀三百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四十七兩。

11、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至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死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

12、崇陵:光緒死後,開始修建的,到清朝滅亡時尚未建成,後由大臣樑鼎芬向遜清遺老捐集款項繼續修建,得以完成。崇陵地宮雖規制並不宏大,但工料之精、耗銀之多也是相當可觀的。墓道有四重石門,每重門由兩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上面有菩薩浮雕一尊,菩薩頭帶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蓮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門上,護門唸經。

13、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定東陵是我國現存規制豪華,體系比較完整的一座皇后陵寢建築羣。定東陵一直修建了十年。但慈禧總覺得不稱心,不惜勞民傷財,拆除重建。重建後的隆恩殿氣概非凡,金碧輝煌,使人彷彿進入黃金世界。殿內有六十四根金龍盤玉柱,用極為珍貴的黃花梨木構成。金龍用彈簧控制,龍頭龍鬚可隨風搖動,金光閃閃,似真龍凌空,扶搖直上。隆恩殿前有龍鳳彩石,慈禧役使工匠用突雕的手法,使鳳在上龍在下,構成一幅金鳳戲龍的景象,充分反映了這位政治野心家的獨到用心。

標籤: 十三陵 安葬 皇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m10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