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學而不思則罔是什麼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穫

學而不思則罔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學而不思則罔

成語發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成語解釋: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穫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謝覺哉《想!》:“把書本當教條,不顧客觀條件,生硬地拿現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釘子,所謂‘學而不思則罔’。”



學而不思則罔啥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是隻一味地讀書學習而不主動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卻不去學習鑽研,也會陷入困境而無所獲。孔子在此提倡學與思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認為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獲得真知。孔子本人就是學思結合的典範。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學而不思則罔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出自《論語十二章》

【節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

孔子説:“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孔子説:“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孔子説:“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

擴展資料: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

另一方面闡述了温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學而不思則罔是指什麼?

學而不思則罔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

第一句學而不思則罔。

只學習,不思考,就是常説的書呆子,讀書讀迂,就是批評這種人。學而不思為什麼“罔”,有以下三原因或表現:

1、學無所得,學後易忘。朱熹説“不求諸心,故昏無得”。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左耳進右耳出,學完就忘。這種情況在突擊應付考試尤為明顯,不動腦筋,大多強記,考完就忘。

2、盲從盲信,不辨真偽。不願獨立思考,缺乏懷疑和批判精神,不管對錯,全盤接受。腦子裝了很多東西,就沒自己的。只讀不思,遇到歪理學説,相當危險。遇到不同意見,茫然失措。尤其當下,信息爆炸,真真假假,學而不思,不僅容易被矇蔽,還可能被騙。

3、知識不消化,不會運用或運用不好。王陽明先生説,“凡飲食,只是要養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積在肚裏,便成痞了。如何長得肌膚?後世學者博聞多識,留滯胸中,皆傷食之痛也”,學習不思考,知識不消化,就成了孔乙己一樣的書呆子,讀再多書也沒用。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的是學習有一個積累和循序漸進過程,精讀熟讀,有利促進思考,有利更好更快理解。不是真的説,讀了一百遍,其義就自己會出現。

第二句,思而不學則殆。

只思考,不學習,常説的想當然就是此類情況。為什麼思而不學則怠,有以下三個原因或表現:

1、固步自封,難以進步。不學,靠自己想,自己悟,往往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進步也就有限。

很多家長喜歡説,我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一直慣着,結果是,長期不努力學習,即使如傷仲永一般的神童也很快“泯然眾矣”。

2、夜郎自大,自以為是。“學然後知不足”,不少人自詡聰明,就是不學。關起門照鏡子,越看越歡喜。自大傲慢,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坐井觀天,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吃虧也就難免。

3、閉門造車,害人害己。

學思,思學,辯證統一,缺一不可。但發心要正,方向要對,格局要大,境界要高。如果發心不正,一心只想謀私利撈好處,無論如何勤奮學思,都容易滑向深淵。只盯着自己一畝三分地,無論如何努力思學,都容易陷入斤斤計較、吹毛求疵的煩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是:孔子説,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通俗解釋:

1、“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

2、“思而不學則殆”: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會因為知識積累的匱乏而限於空想失敗。

3、新的解釋:學習知識不理解,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總結,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

擴展資料: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孔子告誡人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即善於理論聯繫實際,歸納總結,理解性記憶。

標籤: 學而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y28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