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什麼意思?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成語發音: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語解釋: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成語出處: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成語繁體: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主語、賓語;指時間可以檢驗一切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見,不能讀作“xiàn”。

近義詞: 功到自然成 查看更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游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毛澤東《論持久戰》)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什麼意思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句古語,大意是:當走很遠的路以後,才能知道馬匹的能力(優劣)如何;當和人相處久了,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如何。

後來有人改成“路遙知馬力不足,日久見人心叵測”,這是調侃,其大意是:當走很遠的路以後,才能知道馬匹的能力不夠;當和人相處久了,才發現一個人的心地不可探測(指人心險惡)。 (叵:不可)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什麼意思

原意:用馬吃夜草來比喻某人在自己正常的收入之外得到了額外的財富

根據養馬者的經驗,一般越是膘肥的馬兒,它們的持久能力越強,能跑的路就越遠。但是馬兒的食物一般都是各種草料,這些食物往往營養不足,在白天的時候,馬兒吃點草可能就餓了。要想馬兒長肥,必須要給它加夜宵,否則馬兒只能越騎越瘦。

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富有的 ,很有可能是因為某些不法途徑所得,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所辛辛苦苦打拼出來的,但還是用了捷徑,並不全是自己的血汗錢,如果是的話就不是自己一人的,而是幾代人所積累下來的 。

擴展資料:

這句俗語出自《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

《增廣賢文》其他俗語:

(1)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釋義:金錢和財務像糞土一樣沒有什麼價值,仁愛和正義比錢財更可貴。

(2)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釋義:水流到灘頭不是出自流水的本意,雲從山洞裏飄出也不是白雲有意為之的事情。

(3)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釋義:若不親身實踐,從高處看河水奔向大海,我怎麼能相信東去的流水像海一樣深。

(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釋義:經過遙遠的路途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5)兩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有錢難買針。

釋義:兩個人只要是團結合作,即便是困難重重,也能通過奮鬥獲得成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增廣賢文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解釋一下這句話?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解釋一下這句話?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意為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準麼

準。相處久了,哪怕當初的是偽裝也會露出馬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誰説的?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警世通言》明·馮夢龍〗

馮夢龍簡介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署龍子猶,別號墨憨齋主人、茂苑野史、綠天館主人等。他自稱是“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原籍屬今之蘇州市。馮夢龍生在這座文化名城中一個書香之家,又恰逢資本主義萌芽蓬勃出土之際,傳統的孕育、時代的感召,把他這位天才造就成為中國古代通俗文學事業的第一功臣。馮夢龍弟兄三人,其兄夢桂是著名畫家,其弟夢熊是著名詩人。三兄弟中,以馮夢龍的成就為最大,故有“吳下三馮,仲者為最”之説。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戲曲家、通俗文學家。字猶龍,別署龍子猶,又號墨憨齋主人。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他少有才氣,和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為“吳下三馮”。馮夢龍一生在科舉上不得意,57歲才補了一名貢生,61歲被選任福建壽寧知縣。因此,他發憤著書,將主要精力貢獻給蒐集、整理通俗文學的事業上。在小説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舊題《古今小説》)、《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編選工作,還增補了長篇小説《平妖傳》,改作了《新列國志》,編輯過《古今譚概》、《情史》等筆記故事,鑑定了《有商志傳》、《有夏志傳》、《盤古至唐虞傳》等;民歌方面,他蒐集、整理過《掛枝兒》、《山歌》兩種民歌集;戲曲方面,他改定《精忠旗》、《酒家傭》等曲本,編纂散曲集《太霞新奏》,並且創作了《雙雄記》和《萬事足》兩部劇本。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在通俗文學的各個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作家。馮夢龍還是一位愛國者,在崇禎年間任壽寧知縣時,曾上疏陳述國家衰敗之因。清兵南下,他進行抗清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一説被清兵所殺。

在思想上,馮夢龍受李卓吾的影響,敢於衝破傳統觀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在文學上,他重視通俗文學所涵藴的真摯情感與巨大教化作用。他認為通俗文學為“民間性情之響”,“天地間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敍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的文學主張,表現了衝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質。他重視通俗文學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説序》中,認為“日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説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這些見解對鄙視通俗文學的論調是一個有力的打擊。

馮夢龍編選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説的寶庫。這三部小説集相繼輯成並刊刻於明代天啟年間。“三言”各40篇,共120篇,約三分之一是宋元話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擬話本。“三言”中較多地涉及到市民階層的經濟活動,表現了小生產者之間的友誼;也有一些宣揚封建倫理綱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表現戀愛婚姻的佔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的代表作。總之,明代擬話本較多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感情意識和道德觀念,具有市民文學色彩。它表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藝術上,“三言”比宋元話本有了很大進步。它與宋元話本一樣,具有情節曲折的特點,但它的篇幅加長了,主題思想更集中,人情世態的描繪更豐富,內心刻畫上也更細膩。但是,“三言”語言不若話本生動,矛盾衝突也淡化了。

馮夢龍在小説、戲曲、文藝理論上都做出了傑出貢獻,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是誰寫的?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下聯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家貧出孝子 國難思忠臣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耐力;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家貧出孝子 國難思忠臣”:貧苦的家庭多出孝子 ;國家危難時多出忠誠之士。

"家貧"對"路遙":詞性對仗、平仄不合,不害意。

"出"對"知"“動詞對仗、平仄不合,不害意。

"孝子"對"馬力":名詞對仗、平仄不合,不害意。

"日久"對"國難":詞性對仗、平仄不合,不害意。

"見"對"思"“動詞對仗、平仄相合。

"人心"對"忠臣":名詞對仗、平仄不合,不害意。

此對聯屬寬對。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的作者是誰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詞目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釋義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出處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俗語。民間流傳的。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含義

日子長了就能知道事物內在的真實特點

成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意思和解釋,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故事典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全文

【出處】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rw6d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