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撲作教刑是什麼意思?

撲作教刑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作責罰學生的工具

撲作教刑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撲作教刑

成語發音:pū zuò jiào xíng

成語解釋: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作責罰學生的工具

成語出處:《尚書·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成語繁體:撲作教刑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比你少年在書房裏,貴業師握住你手‘撲作教刑’的時候何如?”



“流、贖、鞭、撲”在古代的刑罰中分別是什麼意思?

流:中國古代稱流刑為流。指把罪犯押解到邊遠地方服勞役或戍守,不得離開該地區的刑罰。

贖:贖刑用財物抵免刑罰。

撲:撲刑是一種身體刑,包括笞、鞭、杖。笞用竹,鞭用革,杖用荊。撲刑在古代為教刑,用來督責官吏,又稱為官刑。

鞭:鞭刑(在古代)全部都體現在刑訊上。鞭子上都有釘或勾來撕開皮肉,鞭刑都是對男人的,全部都是赤膊上身來受刑,因為這樣直接接觸皮膚能增加效果。

小時候沒少被父母揍吧,古人怎麼體罰?

小時候不聽話,肯定會被父母教訓。除了思想開導外,也不乏肉體上的懲罰(你懂的)。其實,體罰在中國古代教育中,有特殊的意義。

教育的“教”,本身就從“攴”(讀作pū,不叫“反文旁”)。“攴”的意思就是打,許慎《説文解字》曰:“攴,小擊也。”“攴”與“撲”相通。都由“卜”“扌(又也是象手形)”

《尚書·舜典》雲:“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撲”是作為教育中的刑罰存在的。

近來在閲讀古代文獻過程中,發現幾則有關古代體罰——杖責——的故事,分享給大家。筆者就不做過多的解讀,大家自己體會其中的含義吧!

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説苑·建本》

伯俞犯下了過錯,他的母親便鞭打他,而伯俞哭了。他媽媽説:"以前打你都不曾哭過,那你今天是在哭什麼呢?"他答道:"以前我犯錯被打時都會痛,而今日母親您的力量已無法使我感覺到痛了,所以我哭了。"

荊文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雲夢,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為葆,吉。今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王之罪當笞。”王曰:“不穀免衣襁褓而齒於諸侯,願請變更而無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廢也。王不受笞,是廢先王之令也。臣寧抵罪於王,毋抵罪於先王。”王曰:“敬諾。”引席,王伏。葆申束細荊五十,跪而加之於背,如此者再,謂:“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聞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於淵,請死罪。文王曰:“此不穀之過也。葆申何罪?”王乃變更,召葆申,殺茹黃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後荊國,兼國三十九。令荊國廣大至於此者,葆申之力也,極言之功也。——《呂氏春秋·直諫》

重點:楚文王犯錯,被老臣葆申責罰。卻把荊條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楚文王説,既然都是打,為什麼不打重一點。葆申説,君子受到責打,會感覺羞愧;小人受到責打,只會感覺疼痛。如果只是感覺疼痛,不感覺羞愧,打重也沒有什麼用。

第三則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晳曰:“向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孔子家語》

曾子被父親一杖打暈過去,醒來後,先去給父親請安,然後回到房裏彈琴。目的是為了讓父親知道自己沒有被打壞。

孔子聽説之後,卻很生氣,他以舜的故事勸誡曾子,説他不應該這樣,如果被父親打死了,不是要陷父親於不義嗎?

第四則

(陳有斐)值諱日,淚涔涔下,間摩搔母笞初,嗚咽欲絕。——《泉州府志·卷六十》

陳有斐每次遇到母親忌日,就會流着眼淚,撫摸母親曾經杖責自己的地方,嗚咽而哭。曾經的痛,而今的思念。

撲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① 撲什麼撲什麼的成語

撲朔迷離pūshuòmílí

[釋義] 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版兔的雄雌;比喻權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後來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語出] 古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正音] 朔;不能讀作“shù”。

[辨形] 撲;不能寫作“僕”。

[近義] 虛無飄渺 眼花繚亂

[反義] 一清二楚

[用法] 現多用來形容事情雜亂。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眼花繚亂”;都有“不容易看清楚”的意思。但~偏重指客

② 撲的成語有哪些

撲的成語有哪些 :

撲朔迷離、

老虎頭上撲蒼蠅、

望風撲影、

異香撲鼻、

顛撲不碎、

撲殺此獠、

撲滿招尤、

飛蛾撲火、

撲擊遏奪、

撲滿之敗、

餓虎撲羊、

撅天撲地、

撲心撲肝、

閭閻撲地、

顛撲不破

③ 撲什麼撲什麼的詞語

撲什麼撲什麼的詞語 :

撲哩撲剌、

撲心撲肝

撲心撲肝_網絡漢語

撲心撲肝 [pū xīn pū gān]

[釋義] 盡心竭力

④ 含有“撲鼻”的成語是什麼

異香撲鼻。

⑤ 我記得好像有個詞語叫做前撲後續,有沒有這個詞呢如果有,跟前仆後繼有什區別呢兩個詞分別什麼意思

【解釋】

前仆後繼: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前赴版後繼:前面的權衝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鬥,奮勇衝殺向前.

【區別】:前仆後繼不要寫成前赴後繼,兩者意思雖然相近,但有區別。前仆後繼是形容英勇壯烈,強調“壯烈”;前赴後繼主要是指連續不斷,強調“奮勇”。

前仆後繼反義詞:苟且偷生

前赴後繼反義詞:臨陣脱逃

(5)撲的成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閲讀

【造句】

前仆後繼:

1.中國人民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侵略者。

2.為了新中國的成立,革命先烈前仆後繼不怕犧牲。

3.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用生命換來新中國的誕生。

4.革命前輩捨生忘死,前仆後繼,奪得了今天的江山。

5.多少仁人志士,為實現世界大同而前仆後繼地奮鬥着。

前赴後繼:

1 .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前赴後繼,衝向敵陣。

2 .革命先烈在戰場上前赴後繼,衝鋒陷陣。

3 .知識青年前赴後繼來到邊疆,決心把青春獻給祖國。

4 .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人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出生入死,前赴後繼。

5 .我軍戰士前赴後繼地衝向敵人的陣地。

⑥ 什麼的撲詞語搭配

撲什麼撲什麼的詞語

撲哩撲剌、

撲心撲肝

撲心撲肝_網絡漢語

撲心撲肝

[pū

xīn

gān]

[釋義]

盡心竭力

⑦ 含有撲的成語

撲地掀天 (pū dì xiān tiān)

解釋:形容鬧得很兇。

出處: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示例:只管~無了休,着甚麼來由。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擊遏奪 (pū jī è ó)

解釋:撲擊:打擊。指攔路打劫。

出處:《呂氏春秋·安死》:“於是乎聚眾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撲擊遏奪。”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滿招尤 (pū mǎn zhā yóu)

解釋:撲滿:儲蓄用的瓦器。指因聚錢財而招致的敗落。

出處:晉·鄒長倩《遺公孫弘書》:“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

示例:記中崔子以好施受福,任賊以~,作者欲以惕世也。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能品·紫綺裘》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滿之敗 (pū mǎn zhī bài)

解釋:撲滿:儲蓄用的瓦器;敗:失敗。指因聚錢財而招致的敗落。

出處:晉·鄒長倩《遺公孫弘書》:“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殺此獠 (pū shā cǐ lǎo)

解釋: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傢伙。形容對某人憎恨之極。

出處:《新唐書·褚遂良傳》:“武氏從幄後呼曰:‘何不撲殺此獠?’”

示例:為此號召同儕,決意~。 清·許叔平《裏乘·老圃某翁》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朔迷離 (pū shuò mí lí)

解釋: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別清楚。

出處:《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示例:敵軍卻始終~,不知我軍主力所在。 楊至城《巧使敵人就範》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天蓋地 (pū tiān gài dì)

解釋: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出處:西戎《宋老大進城》:“撲天蓋地的煙,把麥地罩得什麼也看不見了。”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心撲肝 (pū xīn pū gān)

解釋:盡心竭力。

出處:

示例:她~還不是為了我們好。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撲作教刑 (pū zuò jiào xíng)

解釋:撲:戒尺;教刑:上古刑法的一種。原意為以戒尺責打不遵守教令的人。後多用以戲稱責打。

出處:《尚書·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示例:明帝在日,曾飭陳太妃隨時訓責,~。 蔡東蕃《南北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⑧ 成語,推潭撲月什麼意思,求解

推波助瀾 瀾: *** 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推陳出新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推誠相見 誠:相信。指以真心對待人。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向對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推三阻四 找各種藉口推託。

推濤作浪 作:興起。推動波濤,掀起浪頭。比喻助長壞人壞事,煽動情緒,製造事端。

推賢讓能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於能者。

推心置腹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推燥居濕 把乾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推陳致新 ①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的新陳代謝。②泛指排除舊的,創出新的。

推誠佈公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推誠接物 拿出真心來對待別人。

推誠置腹 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⑨ 撲什麼而什麼成語

沒有這個成語,詞組可以是撲面而來

撲殺此獠 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內傢伙。形容對容某人憎恨之極。

撲朔迷離 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別清楚。

撲地掀天 形容鬧得很兇。

撲天蓋地 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⑩ 撲什麼什麼成語(三個字)

安樂窩 百世師 抱不平 杯中物 閉門羹 不成器 不旋踵 杵臼交 打邊鼓 打死虎 掉書袋 東窗版計 東道主 惡作劇權 耳報神 耳邊風 耳旁風 二把刀 放冷箭 風馬牛 附驥尾 趕浪頭 故紙堆 刮地皮 虎而冠 急先鋒 假慈悲 假惺惺 緊箍咒 九迴腸 九折臂 卷地皮 空城計 口頭禪 *** 湖 里程碑 遼東豕 露馬腳 亂彈琴 捋虎鬚 馬後炮 馬前卒 滿天飛 門外漢 悶葫蘆 迷魂湯 迷魂陣 莫須有 鳥獸散 跑龍套 碰釘子 潑冷水 破天荒 七返丹 牆有耳 敲邊鼓 敲門磚 敲竹槓 清君側 清一色 肉中刺 三家村 殺風景 石尤風 試金石 守財奴 耍花腔 替罪羊 團團轉 忘年交 忘形交 屋上烏 五里霧 下馬威 想當然 笑面虎 眼中釘 一刀切 一而光 一風吹 一溜煙 一牛鳴 一掊土 一人敵 一窩蜂 一言堂 一字師 應聲蟲 執牛耳 逐客令 走過場

皋陶之刑是什麼意思

1.皋陶作刑指的就是在虞舜時期,將黃帝以來(即父系社會建立以來)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較為系統的修訂,並在原來“象刑”的基礎上,制訂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幾種刑罰,為以後的奴隸制五刑奠定了基礎。此外,還以流刑作為五刑的“宥刑”,鞭刑作為官刑,撲作為教刑,金作為贖刑。

2.根據《尚書·堯典》和《皋陶謨》,可見皋陶作刑的內容是: “象 [4]  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唯刑之恤哉。”

3.流宥五刑”是對應當施以傷殘肢體的肉刑的一種寬宥,即判處流刑。史載“流共工,放歡兜、竄三苗、殛鯀”。流、放、竄、殛都是對流刑的不同稱法。

4.“鞭作官刑,撲作教刑”。古代的鞭刑是兩種不同的刑責工具。唐代孔穎説:“官刑鞭撲俱用,教刑唯撲而已。”撲刑是對於“不勤於道業”的學生施以撲責。《國語·魯語》説:“薄刑用鞭撲”,體現了皋陶使人“明恥”、改過的用意。

5.“金作贖刑”,即繳納重金屬(銅)來替代刑法。當然其使用範圍是有限制的,否則共工等也不至於被流放了。

標籤: 撲作 教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r21m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