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什麼是天津貝殼堤

什麼是天津貝殼堤

天津沿海一帶海生貝殼富集成堤,當地稱“蛤蜊堤”、“沙嶺子”或貝殼堤。其中所含貝殼達數十種,按層序分佈排列,綿延數十公里。現發現3條,大致沿渤海灣西岸分佈的貝殼堤,自東而西,第Ⅰ堤北起高上堡,向南經蔡家堡、驢駒河、高沙嶺、馬棚口至歧口與第Ⅱ堤匯合,海拔3~4米,多呈弧形殘丘,馬棚口至歧口段連續成堤。第Ⅱ堤分佈於白沙嶺、軍糧城、泥沽、上古林、歧口、賈家堡、狼坨子一帶,海拔3~4米,這一列連續成堤,基本完好。第Ⅲ堤經小王莊、張貴莊、巨葛莊、沙井子、西劉官莊等處,海拔4~5米,部分段落被後期沉積物覆蓋,在巨葛莊附近出露地表,但人為破壞嚴重。堤內所含貝殼種屬主要有:毛蚶、文蛤託氏昌螺、扁玉螺、竹蟶、三角口螺等10多種。貝殼堤即由貝殼及其碎屑混以沙粒組合而成的堤狀堆積物。

什麼是天津貝殼堤

貝類喜生長、繁殖在海水清澈透光、營養豐富的細砂與粉砂質海底,經波浪特別是激浪的作用,在岸坡坡度適宜的條件下,貝殼及沙便堆積下來,於高潮線附近生成貝殼堤。黃河是世界著名含沙量大河流,曾7次大改道,當擺動到山東入海時,天津沿海一帶的自然條件利於貝殼堤形成與發展;而北移到天津一帶入海時,海水濁度加大,岸坡坡度變緩,其生態環境和動力條件均不利於貝殼堤形成。因此貝殼堤不僅代表了該處某一時期的海岸線位置,也反映了當時的地理環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C14同位素絕對年代測定法,並結合考古學方法來研究貝殼堤形成時期,目前一般認為:第Ⅲ堤形成約在3500年前的殷商;第Ⅱ堤約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形成;第Ⅰ堤出現於元末明初。由此可瞭解天津地區沿海成陸的發展過程。

標籤: 貝殼 天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8y3d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