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廣州起義時間

廣州起義時間

廣州起義時間是1927年12月11日3時。

廣州起義時間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的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面對強大敵人向廣州發起圍攻,葉挺、葉劍英主張起義軍主動撤離廣州,但卻遭到共產國際顧問的否決。經三天浴血奮戰,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失敗。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而頑強戰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革命火種。



廣州起義時間是

廣州起義時間是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祕密會議,商量捲土重來的計劃。參加會議的有同盟會的重要骨幹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會議決定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廣州起義。他們計劃以廣州新軍為主幹,另選革命黨人500(後增至800)組成“先鋒”(敢死隊),首先佔領廣州,然後由黃興率領一軍入湖南,趙聲率領一軍出江西,譚人鳳、焦達峯在長江流域舉兵響應,然後會師南京,舉行北伐,直搗北京。

同盟會接受歷次起義失敗的教訓,在起義發動前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準備,籌款購械、組織聯絡都有專人負責。為了更好地領導起義,1911年1月,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下設調度處、儲備課、交通課、祕書課、編輯課、出納課、總務課、調查課,具體領導這次起義,並陸續在廣州設立祕密據點,作為辦事和儲藏軍械的地點。革命黨決心把這次起義組織好。

統籌部成立後,各課分別派人進入廣州開始活動。4月8日,省城內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體聯絡就緒。統籌部決定發難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進攻,黃興為總司令,趙聲為副。“先鋒”之外,加設放火委員,預備臨時放火,擾亂清軍軍心。

但是,就在統籌部開會這一天,發生了同盟會員温生才刺殺署理廣州將軍孚琦事件,廣州戒嚴。加上美洲的款項和由日本購買的軍械也未到,因此,發難日期不得不推遲。

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衙門附近的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指揮部。當時,廣州革命黨人已決定於26日(三月二十八日)舉義。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槍械稍遲方能運到,而準備響應起義的新軍第二標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將退伍的消息,這就使起義陷於既不能速發,又不能拖延的困難境地。黃興等人臨時決定起義延緩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佔飛來廟,迎接新軍和防營入城;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但胡毅生、陳炯明等認為清軍已有防範,提議改期。姚雨平反對改期,但要求發槍500枝以上。黃興在喻培倫、林文(時爽)等人激勵下,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按期發難。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帶領“先鋒”120餘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撲督署。督署衞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衞隊管帶,衝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黃興等找不到張鳴歧,便放火焚燒督署衙門,然後衝殺出來,正碰上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林文聽説李部內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共除異族,恢復漢疆,不用打!不用打!”話未講完,被敵人一槍擊中,當場犧牲。劉元棟、林尹發等5人也相繼中彈。黃興被打斷右手中食二指第一節,便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所部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往攻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出南大門,接應防營。

攻督練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繞路攻龍王廟。喻培倫胸前掛着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投擲炸彈。戰至半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身多處受傷,率眾退至高陽裏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壘,向敵射擊。後因敵放火,他們才被迫突圍,喻培倫被俘遇害。

往小北門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軍。經過一夜作戰,打死打傷敵人多名。最後,張鳴岐放火燒街,徐維揚率部突圍,被敵逮捕。  黃興所率一部行至雙門底後,與温帶雄所率計劃進攻水師行合的巡防營相遇。温部為入城方便,沒有纏帶白巾,方聲洞見無記號,便開槍射擊,温帶雄應聲倒下。對方立即發槍還擊,方聲洞犧牲。戰至最後,只剩黃興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裝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起義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會黨於4月28日響應。屆時,順德會黨數百人豎旗響應,奪佔樂同團練分局。4月30日,在李準進逼下,會黨解散。

這次起義,除黃興一部及順德會黨按期發難外,其餘各路均未行動。新軍子彈被收,沒有作戰能力;胡毅生、陳炯明事先逃出了廣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難,未能及時領到槍械,起義爆發後藏匿不出。這樣,起義成為黃興一路的孤軍作戰。

起義失敗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收殮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72具,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72烈士”。這次起義因而也稱為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紀念日被民國政府定為青年節。

廣州起義時間

發生時間: 1927年12月11日

發生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區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震動世界的武裝起義。發生時間:1927年12月11日,發生地點:廣東省廣州市區。中共黨人發動的反抗國民黨右派的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時間及領導人

1、南昌起義時間是1927年8月1日,領導人有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朱德等。

2、秋收起義時間是1927年9月9日,領導人有毛澤東等。

3、廣州起義時間是1911年4月27日,領導人有黃興、胡漢民、林覺民等。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1977年江西省在修水縣和銅鼓縣建立了秋收起義紀念館。1998年在萍鄉市建立了秋收起義廣場。1993年導演周康渝以秋收起義為題材拍攝了同名電影。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燬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起義失敗後,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犧牲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遺體由潘達微尋獲安葬於廣州紅花崗。潘達微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求廣州起義的時間,經過,結果和歷史意義

中共黨人發動的反抗國民黨右派的廣州起義

發生時間: 1927年12月11日

發生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區

起義前廣東的形勢

1927年4月和7月,國民黨內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衞集團相繼叛變革命後,廣東省國民黨當局亦在廣州等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實行白色恐怖。9月中旬,國民黨武漢政府所屬張發奎第2方面軍第4軍,乘國民黨南京政府所屬第8路軍在廣東省東江地區進攻南昌起義軍之際,從南昌進至廣州,同桂系軍閥李濟琛爭奪廣東地盤。張發奎初到廣州時,為穩定其統治,曾一度以國民黨“左”派面目出現,採取一些欺騙政策,企圖獲得廣州工人階級和市民的支持。中共廣東省委適時地識破和揭露了張發奎的欺騙政策,並利用張、李之間的矛盾,積極恢復和發展共產黨的組織,發展工會、農會並進行各種鬥爭,全省工農運動日趨活躍。在廣州市,有組織的工人紛紛驅逐國民黨派到工會的改組委員,選舉自己的工會委員,併為爭取真正的民主權利和改善工人生活條件進行鬥爭。10月14日海員舉行的罷工,得到各業工人的援助,2萬多工人舉着鐮刀斧頭紅旗,向反動政府示威,顯示了廣州工人階級的覺悟和力量。在廣東省其他地區的農民運動,也有所恢復與發展。為配合南昌起義軍的行動,廣東東江等地區農民,在9月發動了秋收抗租暴動。7~17日,中共海陸豐縣委領導海豐、陸豐兩縣農民赤衞軍和農民羣眾舉行起義,一度佔領該兩縣城。10月30日,工農革命軍第2師(由南昌起義軍第24師餘部編成)和海豐、陸豐農民赤衞軍及農民羣眾,再次舉行起義,佔領了兩縣全境,並建立了兩縣的蘇維埃政府。

屬於粵系的軍閥張發奎,在廣州站穩腳跟後,於11月17日用武力驅逐了桂系軍閥李濟琛駐廣州的機關、部隊,接着向西江、北江擴展,奪取了廣東政權。李濟琛為了奪回在廣東失去的地盤,迅速調動兵力,進行反撲。李濟琛所屬之黃紹竑部集結在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地區,準備從西面進攻廣州;陳銘樞部則由東江地區向廣州推進。張發奎亦急忙將其第4軍主力調往廣州以西之肇慶地區,一部調往廣州以東之石龍地區。李福林第5軍則分別駐守在韶關、江門等地。此時,粵桂軍閥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這樣,張發奎在廣州市內的部隊,僅有第4軍軍部、教導團、警衞團、新編成的第2師第3團、擔負訓練任務的炮兵團和一些警察武裝。另外,第5軍軍部和少數部隊駐守在珠江南岸。這些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教導團和警衞團一部,則為共產黨所掌握。僅就廣州市區的力量對比來看,確實是舉行武裝起義的有利時機。但是,粵桂軍閥之間的戰爭,尚未大規模爆發,張發奎的部隊仍駐守在廣州外圍,這無疑將對起義構成嚴重的威脅。

起義的計劃與準備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隨後起義軍南下廣東省東江地區,準備再行北伐。7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批判和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正式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20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向省委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討論了廣東全省的暴動計劃,準備在廣州市和廣東省各地發動工人、農民舉行暴動,配合南昌起義軍奪取廣東政權,並決定成立廣州、西江和北江暴動委員會。隨後,中共廣東省委和廣東各地區黨組織即展開了緊張的工作。10月初,南昌起義軍在潮安(今潮州)、汕頭地區遭受嚴重損失,中共廣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部分修改了短期內奪取全省政權的計劃,改為在廣州積極發動和組織工人,進行政治的經濟的鬥爭;在其他地區則繼續發展暴動。11月17日粵桂軍閥發生武裝衝突,中共中央認為兩廣軍閥爭奪廣東地盤的衝突,實際上是工農羣眾革命潮流的高漲,當即通過《廣東工作計劃決議案》,要求廣東省委“堅決地擴大工農羣眾在城市、在鄉村的暴動,煽動士兵在戰爭中譁變和反抗,並急速使這些暴動會合而成為總暴動,以取得全省政權,建立工農兵士代表會議的統治”。依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廣東省委展開了緊張的工作,除要求各地利用粵桂軍閥之間的戰爭,發動農民拒交冬租,舉行暴動之外,特別關注組織和領導廣州市的暴動。11月26日,張太雷從香港返回廣州,祕密召開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參加的會議,具體研究了廣州暴動的準備工作,決定乘張發奎在廣州兵力薄弱的有利時機,組織共產黨所掌握的第4軍教導團和警衞團一部以及工農武裝,舉行武裝起義,併成立了以張太雷為委員長,黃平、周文雍為委員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起義。會後,張太雷等人到教導團和警衞團中進行起義的動員與組織工作,並着手組織與訓練工人赤衞隊,將工人赤衞隊編成7個聯隊和兩個敢死隊,周文雍為總指揮。同時發動與組織郊區的農民參加起義。第4軍教導團系由原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分校改編的,葉劍英曾兼任團長。為保護和發展這支為共產黨所掌握的部隊,葉劍英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該團共1000餘人,裝備較好,戰鬥力也較強,是廣州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12月6日,中共廣東省委在張太雷主持下,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起義的政綱、宣言、告民眾書等文件,以及成立蘇維埃政府的人事安排等問題;研究了起義力量的部署和軍事行動。會議決定於12月12日舉行起義。隨後又成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和參謀部,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任副總指揮。起義前夕,汪精衞和張發奎對起義的計劃有所察覺,準備解散教導團,在廣州實行戒嚴,並調其遠離廣州的主力部隊趕回廣州。在此緊急關頭,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提前於11日凌晨舉行起義。

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12月11日3時許,在張太雷、葉挺、黃平、周文雍、葉劍英等領導下,教導團全部、警衞團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一部和工人赤衞隊共5000餘人(其中工人赤衞隊3000餘人),分數路向廣州市各要點發起突然襲擊。在廣州的蘇聯、朝鮮、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也參加了起義。東路,教導團主力在葉挺直接指揮下,迅速將駐在沙河的1個步兵團打垮,俘600餘人,繳獲武器一部,繼之消滅了駐燕塘的炮兵團,爾後回師市區,協同工人赤衞隊攻佔了公安局。中路,教導團一部和工人赤衞隊攻佔了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點觀音山(今越秀山)等地。南路,警衞團第3營及工人赤衞隊一部向第4軍軍部、第4軍軍械庫等地攻擊,遇到頑強抵抗,未能攻克。與此同時,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農民約2萬人舉行起義,一部進入市區配合起義軍的行動。起義軍民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鬥,除第4軍軍部、軍械庫和第4軍第12師後方辦事處之外,珠江以北市區的國民黨軍、保安隊和警察武裝均被消滅,繳獲各種炮20餘門,各種槍1000餘支。當日上午,廣州市蘇維埃政府成員和工農兵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告廣州市蘇維埃政府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蘇兆徵為主席(在蘇未到廣州前由張太雷代理)。會後發佈了《廣州蘇維埃宣言》、《告民眾書》以及有關的法令。當天,廣州市工人、農民和市民歡欣鼓舞,熱烈擁護革命政府,積極參加起義。

廣州起義爆發後,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陳公博及張發奎、黃琪翔(第4軍軍長)等人倉皇逃到駐珠江南岸海鍾寺第5軍軍部,並立即電令駐肇慶地區的第12師、第26師第78團,駐東江地區的第25師,駐順德地區的教導第1師第1、第2團等部,急速回防廣州。12日,張發奎所部3個多師和駐守廣州珠江南岸李福林的第5軍一部,在英、美、日、法帝國主義的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從東西南三面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和工農羣眾同優勢的國民黨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遭到嚴重損失,起義主要領導人張太雷犧牲。這時,張發奎的後續部隊陸續到達,情況非常嚴重,在此危急時刻,起義軍總指揮部為保存革命力量,於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起義軍餘部1000餘人於13日凌晨撤出廣州,在花縣(今花都)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領導人有董朗、葉庸、徐向前、袁國平等,後經從化、紫金等地進至海豐、陸豐縣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鬥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後來上了井岡山。國民黨軍重佔廣州後,對未及撤離的起義軍、工人赤衞隊和擁護革命的羣眾,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慘遭殺害者達5000餘人。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而頑強戰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

廣州起義,是中共廣東省委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導下領導廣州地區工農羣眾和革命士兵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暴力革命,是繼南昌起義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和工農羣眾的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壯麗的一頁。其主要經驗:(1)成立了軍事委員會,組織領導健全;(2)適時改變計劃,決心果斷;(3)起義軍民英勇奮鬥,不怕犧牲;(4)不能照搬外國的經驗,攻佔大城市的時機尚未成熟。

[編輯本段]2.【1911年同盟會的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起義失敗,戰役犧牲的烈士營葬於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歷史上,這次起義意義重大,加快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這次起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十一次革命武裝鬥爭中的第十次。這次起義原定於4月13日(農曆三月十五日)在廣州發難,趙聲、黃興為革命軍的正、副指揮。計劃攻佔廣州後,由黃興率領一支革命軍出湖南,攻湖北;趙聲率領一支革命軍出江西,攻南京。事前挑選了五百名優秀的革命黨人為“選鋒隊”(即敢死隊,後來實際增至八百名),起義時由十路軍進攻兩廣總督署、廣東水師行台、警察署、軍械局、炮營、電信局等,打開廣州城各大門,在小北門迎接新軍入城等作了較充分的準備。

由於海外的募款和購買的武器未到齊,以及臨近起義前(農曆三月十日)温生才刺殺了清政府在廣州的將軍孚琦,清政府加強了戒嚴防範,並全城搜查革命黨人,因而起義被迫延期至4月27日。趙聲以及在香港和廣州附近各縣隱蔽待命的數百名“選鋒隊”,在起義前一天下午才得到了最後確定起義日期的通知,因而未能趕到廣州集中,黃興便將原計劃十路進攻改為央W路進攻。但發難時只有黃興自己率領的一路參加起義,其餘三路的領導人陳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藉故逃避,致使這三路選鋒隊無人領導,又無法領到武器,未能參加戰鬥。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時三十分,黃興在形勢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義的情況下,毅然率領革命黨選鋒隊一百多人,各人手臂上一律纏着作為起義標誌的白布,腳穿黑色橡膠鞋,從現越華路的小東營指揮部出發,一薄W攻入兩廣總督署。在蓮塘街吳公館,同樣裝束的革命黨選鋒隊三十多人在喻培倫、饒國樑等率領下同時奔襲總督署。黃興率領隊伍攻入總督署後,準備活捉兩廣總督張鳴歧,迫使他號令兩廣清軍反正。但張鳴歧聞風聲後躲到水師行台,革命黨遂放火焚燒總督署後退出。此後黃興和喻培倫所率領的革命黨人分成幾路,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當日,原來準備響應起義並作為起義軍主力的清政府的部分新軍和巡防營等,因起義前被清政府收繳了武器,或因聯絡不上而沒有參加起義;有的因起義時沒有在臂上纏上作為標誌的白布而發生誤楚W,致使革命黨人因敵我懸殊等原因而失敗,但革命黨人在起義中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給清政府沉重的打擊,為同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弗擢膜F漫長的封建統治奠下了基礎。

在戰鬥中和失敗後,被殘殺的革命黨人,遺體血肉模糊,陳屍於街頭示眾,慘不忍睹。同盟楚W人潘達微先生冒險挺身而出,不顧滿清當局禁令,以《平民日報》記者的公開身份,5月3日,組織了一百多人(收屍人),把散落並已腐爛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遺骨收殮及葬於此,使一代英烈的業績彪炳史冊,永垂不朽,激勵着一代代的中國人民。

標籤: 廣州起義 時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5nm148.html